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竞争 > 麻城“边三轮”草根宣讲队,让党的声音“接地气、冒热气”
麻城“边三轮”草根宣讲队,让党的声音“接地气、冒热气”

时间:2023-08-23 20:50:32    来源: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余捷)党的二十大于2022年10月胜利召开,怎样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到最基层,传递到田间地头、大山深处,真正做到全覆盖、各领域,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各级党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

今年以来,麻城市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实际,以全市农村电影放映员为骨干力量,组建了“边三轮”宣讲队,利用走村串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时机,广泛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基层,深入群众心中,工作中体现了“三边三不边”的品牌特色。


(资料图片)

队伍组成很“边”,但政治品质不“边”

麻城市“边三轮”宣讲队骨干成员为电影放映员。

上世纪90年代,该市23个乡镇都配备了电影放映员,每年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8520场,实现了农村全覆盖。电影放映员从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时,在开映前通过打快板、说善书等,宣传地方文化文艺,形成了“看电影+听宣讲”的工作模式,已成为一种传统,还涌现了“全国劳模”电影放映员丁颂扬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基于这种情况,麻城市借势借力,将农村电影放映员培养成基层宣讲员,由于放映队走村串户都是骑着三轮车,所以取名为“边三轮”宣讲队,并印发了《“边三轮”宣讲工作方案》《“边三轮”宣讲考评细则》《“边三轮”宣讲队管理细则》等规范性文件。

目前,宣讲队共有29名成员,主要为农村电影放映员,但也吸收一些讲政治、责任、有热心的社会人士加入,形成了有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人员结构,队伍中有的在乡镇经营早餐,有的卖保险,有的搞维修,有的开车送货……来自各个领域,从事最普通的职业,也是最基层的群众,但因放电影而走到了一起,因宣讲而共同进步,走过了50余年的风风雨雨。

做早餐的宣讲员夏友球与他的师父丁颂扬传承宣讲成为佳话。在农村,放电影虽然不是很高大上的职业,但也不是谁都能胜任的,2015年,坚守岗位近50年的全国农村优秀放映员丁颂扬就要退休了,他整整选了一年,才物色出接班人。有些村民问为什么选夏友球接班?丁颂扬总是说,他淳朴、憨厚,有一定的政治素养。马上有人问:“放个电影跟个政治素养沾什么边?” 丁颂扬坚定的回答:“电影是在传播文化,教育思想,当然跟政治有关,政治不牢靠,怎能去引导别个呢?”

有了师父的“打底”,不到半年,夏友球就驾轻就熟了,但少了些师父在场时,乡亲们的那股子“热”劲。

“我那快板和鼓,你再总冒用呢?”丁颂扬一句点破奥秘。原来,在放映前,有一个暖场环节,10分钟左右。以前都是利用这10分钟,宣讲好人好事、政策法规,科普农耕技术。现在数字电影时代,大多都是下载几首歌曲播放,少了“才艺”展示阶段,互动少了,自然是“热闹”不起来。

“我怕丑,总冒上去讲。”朴实内敛的夏友球确实有点难为情。尽管顾虑重重,夏友球还是决定听取师父的建议,拿起快板,从公司找来最新的词,鼓足劲试一试。

“宣传党的二十大,放开喉咙把歌唱!”夏友球终于掌握了快板要领,颤颤巍巍的读出了唱词。“打住,搞宣讲不是你这样念念唱词这么简单,赶紧回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是师傅第一次严厉的批评,“宣讲不能走形式,更不能敷衍了事,你要把宣讲的内容弄懂,吃透,才会有表情,有真情,有激情!宣讲有了感染力,大家才愿意听,听得懂!”

没过几个月,夏友球的宣讲逐渐进入角色,宣讲开始变得铿锵有力,融入真情实感,台前观众有的一起打着拍,有的一起跟着哦嗬。

“新时代,把歌唱,永远跟随共产党。人民当家做主人,众人事情众人商……”清脆的快板,昂扬的说唱在大别山里回荡。

这是电影放映员的新老交替,这是“边三轮”宣讲队员的师徒接力,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身处何种境地,他们讲政治、站位高的思想觉悟从来都没有变过。

宣讲时段很“边”,但宣讲内容不“边”

一直以来宣讲的时间,就是晚上放电影的时间,不在日常工作时间段,不在农业生产时间内,但是他们宣讲的内容从不跑“边”,宣讲主题总是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个主线,结合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方针、身边的好人好事开展宣讲,内容正,精神正,能量正。

“边三轮”宣讲队中有一对夫妻,丈夫叫田志刚,妻子鲍爱平。6年来,田志刚大部分时间都这样往返于镇里25个村子,几乎跑遍了300余个自然塆组,共为乡亲们放映电影1800余场,观众超过45万人次。他和妻子鲍爱平以前是农村电影放映“好拍档”,如今也成为了宣讲队里的“夫妻档”,把知识和欢乐撒播到村子的每个角落。

“宣讲员首先得学习,如果连我都不懂这些理论政策,怎么能给乡亲们讲好,我现在也养成了每天看新闻、时不时翻翻书的好习惯,不懂就学、不会就问。”田志刚的书桌上堆满了书籍,有乐谱、电路维修这类工具书,也不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共产党宣言》等政策理论书籍。

翻开田志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培训所获的宣讲技巧和自己创作的宣传词。“来到秀美桥头塆,打起竹板编一番,乡亲老少快来看,放映之前听宣传。改革开放绩效大,城乡面貌有变化,电影下乡人欢喜……”这首专门为秀美乡村桥头塆创作的宣讲词,通过独特的宣讲,将党的政策方针如何在小乡村落地落实描绘出来。

夫妻搭档,你唱我和。6年来,因为热爱,夫妻俩也成了村里的“名人”。“宣讲能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而放映又能实现我个人的梦想,何乐而不为。”田志刚说。

宣讲形式很“边”,但群众热情不“边”

“边三轮”宣讲大多是以打快板、说三句半、说善书、咵天等传统“土”形式来表现,虽然上不了“大场面”,但是在小村子里却格外受人欢迎,更重要的是这些队员不仅是电影放映员、宣讲员还是快递员、搬运工、维修工,不仅给基层群众讲大道理,还为群众办些小实事。

三河口镇宣讲员李新明就是这样的热心快肠的人。陈奶奶家里的煤气罐抬不动,他搬了一次,就月月搬,深怕留守老人在家不方便;张大爷家的电出故障了,他三下两下就修好了,还不停的教张大爷用电常识;郑大姐电话来了,老李!“边三轮”来的时候顺便把我的快递带来……

李新明总是把宣讲的重点放在高山之顶和偏远村组。远离镇区三十多里的香草园塆,只有五个留守老人,分居在四个自然村。李新民每次到这里放映,总是一吃了中午饭就去,上到各个自然垸一个一个的把老人接到老村部;并为他们泡上茶让老人边听边看边喝茶。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他没有让留守老人缺席,送电影上门,接老人看电影,成了李新民的特色服务!

三河口镇有个移民点,108户。来自全镇20多个村,他们中的人过去都不相识,是李新民放电影让他们聚到一起,从陌生人到同场人,从不相识到成了老朋友。本来到移民点居住的人都有陌生感和孤独感,看电影使他们成了朋友,宣讲使他们成了熟人,成了天下农民一家亲的亲人。

“边三轮”宣讲队是草根的,不起眼的,却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弄懂吃透,学以致用,用自己的独有方式感染引导着基层群众,发挥了凝心聚力的作用。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