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竞争 > 贞丰县:探索乡土教育 打造乡村孩子学习成长乐园
贞丰县:探索乡土教育 打造乡村孩子学习成长乐园

时间:2023-08-16 13:41:16    来源:贞丰新闻

近年来,贞丰县探索推进“立足乡土、敬爱自然、回归人本、走向未来”的县域乡村教育模式,培育一批小而美、小而优的未来学校,打造乡村孩子学习成长的乐园,培养“走出大山能生存,留在大山能生活”的新一代乡村学子。


(资料图)

农忙时节,贞丰县田字格必克实验学校组织师生开展农耕体验,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卷上裤腿下水田,认真规范将秧苗一束一束插进泥土中,有模有样学习插秧。

“同学们靠着边站,用食指、中指握住秧苗的底端,然后再慢慢插入田中,大家都非常的开心,插秧让我们体会到了很多快乐,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贞丰县田字格必克实验学校学生李玲说。

实践中,老师还向大家讲授稻作的历史、生长阶段及插秧的具体方法等,通过体验农事,让同学们了解农耕文化,提升实践能力,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带领学生一起去体验农耕劳作过程,有种植玉米、种植瓜果蔬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自然的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精神,健全品格,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贞丰县田字格必克实验学校副校长蒙永春说。

水田边的实践课趣味十足,教室里的民族课更是丰富多彩。课堂上,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布依刺绣、布依扎染手工技艺,参观浓厚乡土气息的传统农耕农具,让他们了解传统技艺的历史、发展现状及现存价值,引导学生们坚定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将学习所得体于身、践于行、立于品,培养同学们从小热爱乡土、建设家乡的桑梓情怀。

“在民族课中开展了很多活动,有包粽粑、打糍粑,还有包头帕等,我最喜欢的就是打糍粑,因为糍粑打得越黏,就代表着越团结。在民族课中还会有扎染、织布、布依山歌等,让我感受到了布依文化的魅力,当我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民族时,我都会很自豪、很自信。”贞丰县田字格必克实验学校学生余蓉蓉说。

贞丰县田字格必克实验学校以“立足乡土、敬爱自然、回归人本、走向未来”的教育教学理念,打造具有民族特色、乡土气息的“稻田里的未来学校”,除了文化课程外,学校还开设民族、创客、生活、农耕、乡土等特色课,结合课外社团活动, “五育并举”,旨在培养“留在大山能生活,走出大山能生存”的新一代乡村学子。

“坚持落实新课程标准,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和自然资源为支撑的乡土教育,利用好学校、村庄、社会的一切优质资源,秉承“天地课堂、万物为师”的理念,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知识与生活连接,引领教育回归育人本源,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贞丰县田字格必克实验学校校长王鹏圣说。

在双峰街道纳窝小学,学校利用大课间开展每日一诵课间学习活动,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让同学们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作为乡土教育的重要内容,纳窝小学每天坚持利用课间时间,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课间结束后,准备参加劳动实践课的六年级学生李荣凤介绍起了劳动实践基地旁紫金花树的历史,她谈吐中洋溢着对校园的喜爱、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学校开展的劳动课,我们很喜欢,我们每天都要来实践基地浇水、翻土、锄草、杀虫,了解到很多关于农作物的知识,我们也真正的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以及艰辛。”双峰街道纳窝小学学生李荣凤说。 纳窝小学高度重视乡土教育,根据学生兴趣,开设了劳动实践、民族文化、民族手工制作等课程,注重学生体验与感悟,着重培养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我们推崇乡土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熟悉的土地上得到教育,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文化的底蕴,培养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建设农耕基地,收集农具、使用农具,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亲近土地、感恩自然,对万事万物有一种心存虔诚和敬畏。”双峰街道纳窝小学校长徐志玉说。

在推进乡土教育过程中,贞丰县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田字格”团队为依托,开展种籽教师培训营,加深教师对乡土课程的认识和了解,从教学理念、教师素养、教学技能等方面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能力,推动教学观念更新。同时利用乡村本土资源,从农村孩子的经验及生活中提取课程元素,不断深化课题研究,精心打造“村庄课堂”,构建“乡土人士”课程,让学生学会生活、面向未来。(许振盘)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